English

中俄文化交流重放异彩

1998-04-17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 吴云 我有话说

4月16日傍晚,当俄罗斯文化部长杰缅季耶娃走进俄罗斯使馆主楼大厅时,全场响起了热烈掌声。中国部分出版社向俄文化部长赠书仪式今天在这里举行。

8家出版单位的代表分别将其最近出版的有关俄罗斯文化的精美图书交到杰缅季耶娃女士手中,其中有俄罗斯几大博物馆的珍品集,还有中文版俄罗斯文学作品《普希金诗集》、《战争与和平》等。

杰缅季耶娃激动地说:“我对在场的中国俄学家、俄罗斯古典文学译者表示特殊的谢意,他们不知疲倦地工作才使我们欣赏到俄罗斯经典和现代作家作品的匠心独具的译著。”

杰缅季耶娃此次是专程率团参加4月14—25日在中国举办的“俄罗斯文化节”的。

就中俄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等问题,她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她说,近年来中俄文化方面发展很快,俄罗斯政府也对此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去年10月,中国在俄罗斯举行了第一次文化节,那是40多年来中国在俄罗斯举办的规模最大的文化活动。她非常荣幸地主持了当时的开幕式。中国的文艺工作者、画家与俄罗斯文艺界人士欢聚一堂,这使她感到两国的文化是不能长期分割的。因此,虽然率人数众多的代表团来中国参加艺术节有着许多现实的困难,但政府仍然这样做了,因为他们明白,加强文化领域的联系是多么的重要。

她说:“43年前,中俄之间举行过类似的文化交流活动,双方演员出色的表演,使当时的观众至今记忆犹新。新一代人成长起来了,他们的父辈仍记得中俄之间的友谊与交流,那种内心深处的亲密感不是人为可以割断的。中国的年轻人仍热爱俄罗斯歌曲,这说明,文化交流也是21世纪我们共同的力量。”

近年来,中俄文化交流内容不断增加,规模不断增大。而互办文化节则是中俄文化交往的一种最高形式,这是1997年6月两国政府签定1997—1998年度文化交流计划时确定的,被称为“两国睦邻关系史上的重大事件”。

中俄友好协会的晨朋女士说,年轻人也喜欢俄罗斯文化,是因为其文化内涵非常丰富,其文学、音乐、绘画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体现了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她希望这种文化交流永远保持下去。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